新聞資訊
NEWS AND INFORMATION
2022-04-29 17:49:24
瀏覽:
小提琴以它優美而動人的音色,扣人心弦的音樂表達被譽為和鋼琴“樂器***”齊名的“樂器皇后”,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歡。但是很多人在選擇樂器學習時卻“望而卻步”,因為“太難了”,僅僅演奏出“像那么回事”的音色都得在方法正確的條件下學上好多年,它不像鋼琴,音準固定,一上來就能用“一指神功”彈曲子,把1234567找到,怎么個幾個音的兒歌能弄出來。另外持琴動作對于初學者來講別扭,一個脖子夾著琴戰戰兢兢,深怕掉下來,一把弓子放在上面,“鋸”個“木頭”好多年,遙遙無期……很多就是在這種難的感覺下放棄了,著實可惜。
現象一:多年的姑娘熬成婆,小提琴啟蒙法千古不變的幾大項:姿勢、持琴,弓法……如果你去問老師,他可以信誓旦旦,無比權威的告訴你:我師承某某專家教授,我就是這一路學來的,一路“血淚”呵,然后尊尊告誡,不要投機取巧哈,打好基本功,才能過那“奈何橋”(笑),誠然,初始入門打好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是更多人還沒到達“奈何橋”前就已打了退堂鼓了,更多的學習者體驗到的不是音樂的美好而是煎熬。
為你剖剪抽絲“難”在哪?在國內大多數零基礎的入門者是沒有樂理基礎的,剛搞清楚一個do re mi還要弄節拍,弄完節拍還得找琴弦位置,位置找完還得留意拉琴姿勢,顛來倒去,力氣用完,信心磨滅,每天在失望與不斷勵志中掙扎,不就滿足一下興趣愛好嗎?干嘛這么的痛苦?小一點的琴童父母敦促著頭痛,成年人愛好者有些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個沒完成的夢想,也痛苦……結果是要么改學其他樂器,要么永遠不再觸碰小提琴。
也許老天爺是讓我這顆多年從事音樂教育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又或者在探尋真理的道路上真有共通之處,我邂逅了易拉拉小提琴教學法創始人——張萬春先生,與其說這個是在樂器教學領域有著深刻研究和成果的藝術家,不如說更是一位有著逆向教學思維的好老師,雖然張老師也是傳統教學下走出來的,但是根據實際一線教學經驗,卻走出了一條更簡潔、更持續,更有效的教學之路。并且親自觀摩了其教學過程,檢驗了教學效果。一次意外的邂逅,讓我
整個思維打開了……我從張老師的易拉拉小提琴教學法提煉出了***實踐意義三大絕招:
***招:小提琴啟蒙學習應從獲取學習自信心開始!而獲取真正的學習內驅力一定從科學的訓練方式開始,先感性后理性!別想太多,練會一兩首再說
無論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是從感性認知開始的,沒有對音樂美的認知,初始任務太難,都難以形成學習的自信,而這種自信正是學習的自驅力,是不斷推動我們自主學習的動力!而這種學習自信心應該通過科學的認知和訓練方式來進行獲得,而不僅僅是簡單老師語言的肯定:你真棒之類的表揚。竟然成就了我對國內小提琴易拉拉教學法創始人張萬春先生做了一次不期而遇的專訪,那天臨時朋友相約來到了張萬春先生的工作室,于是有了這次情景和對話